本报讯(记者 张勇峰 实习生 王冰瑶)“这一次,无论如何我也要捐献。等着我,我一定把你救回来!”4月17日,薛银铸在盐都区为其举行的赴宁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上,发言掷地有声。他于当天入住南京中大医院备捐,将于22日接受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。
37岁的薛银铸是盐都区张庄街道仓头村村民。2013年,他和几位同学在市区见到一辆采血车,简单了解了无偿献血知识后,他捋袖捐献了200毫升全血。此后,他一直坚持献血,目前,累计捐献全血3100毫升、血小板6个单位。
2013年6月,薛银铸在献血小板时,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时,他毫不犹豫接受了血样采集,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。入库后,他一直期待有朝一日能成功捐献“生命火种”。
2015年3月,薛银铸接到盐都区红十字会通知,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,征询其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见时,他当即点头同意。随后,他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检测和体检。但就在他准备捐献的前几天,那名患者病情恶化,捐献没有成功。
“听说不幸的消息后,我难过了好几天,一直感到遗憾。”薛银铸说,那件事后,他一直致力于“三献”(无偿献血、捐献干细胞、捐献遗体和器官)宣传工作,先后动员了140多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,为的就是挽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。
2019年10月17日,薛银铸与另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,“这个机会我一定要抓住,一定全力以赴!”他和当护士的妻子一起做父母的工作,打消了父母的疑虑,并赢得了亲友的全力支持。
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颜婷婷介绍,去年11月,薛银铸体检合格后,捐献时间也确定了,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加上患者太多,他的受捐对象没有等到化疗移植舱位。
“多一天等待,就多一分危险!”薛银铸焦急万分,他4次主动打电话给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,请求早点安排他捐献。
颜婷婷说,4月初,为了抢时间尽快救患者,还没等正式体检通知下来,薛银铸就拉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他到医院体检,并于当天将结果反馈给患者,给对方吃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据悉,薛银铸入住中大医院后,接受动员剂注射,将体内造血干细胞“动员”到外周血液中,以期在4月22日轻松采集。